做不好采购,可能是欠缺这3种社交能力发表时间:2020-04-26 16:24 早几年我在公司的教育学院做过一段时间的兼职讲师,当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采购相关的培训,参与者入场后多半处理自己的业务或者仅与身旁的同事打个招呼; 而销售相关的培训,参与者入场后异常活跃,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和在场的老师学员相互熟知。 又有一次,一个学妹跟我说她想在公司内部由市场转岗到采购,究其原因是觉得自己不爱挑战,性格内向平稳更适合采购岗位。 What?性格内向平稳就适合采购岗位吗?这其中是不是对采购这工作有什么误会?究竟是性格成就我们成为了采购人,还是采购人成就了我们今天的性格。 如果你和我那位小学妹一样想求平稳而选择这个岗位,或者误打误撞到了这个岗位但常常有种格格不入的违和感,又或者在这个岗位上苦战多年却依然达不到境界,求不来晋升,加不了银两,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采购社交。
1、读懂空气的艺术 有人说真正的采购工作只存在于部分外企。 因为在国营企业那是“产、供、销”,在私营企业采购是他大姨或小舅。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让我们不停地强调采购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采购它是一个soft skill大于hard skill,艺术大于技术的工作。
当时的我觉得海外同事太固步自封,为项目不能执行而愤愤不平。我们的老板邮件给总部和海外品质部,分析了一番行业和市场,最关键的是高度肯定海外品质部在该品类的能力和经验,邀请他们来中国对该供应商进行指导。 海外团队如约而至,老板全程陪同了审核。工厂当然没有太大问题,海外品质团队提出了几个改善问题后也表示整体比较满意。老板又邮件给到总部高层,赞赏海外品质团队对中国供应商的指导工作,并建议持续保持这样的指导。
但我们可以试着将自己从事务中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立场来思考和看待事物,审视一下自己经常在跟哪一些人沟通,有意尝试与更高层或者更广的部门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准确解读他们的观点,从而把握自己做事的节凑和分寸。 这些便是采购需要的艺术。日语中有一个词叫“读懂空气”,表达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2、创造小文化 身为采购常常沦为背锅侠,追料王,读文章的你应该深有感触。我们常常抱怨,供应商如何不给力,业务部门如何要求不合理等等。 在有些公司也的却存在着体制僵化等各类问题。我就暂且认同大环境和大文化的不完善吧(事实上很多我们认为的不完善来源于自身的认识局限或者是看问题的角度)。 如何在这样不完善的大文化中创造自己的小文化是关键。
公司里有同事也觉得这是一个海外新增要求,又赶上春节,我们完全有理由不去对接或者部分对接。
3、盘活资源,反向营销 开篇提到在采购和销售培训时所发现的两种不同的现象,大概源于“防守型”和“攻击型”两种个性特征。 采购偏向“防守型”,销售偏向“攻击型”,这也是一般采购人员很难在职业上有所突破的原因之一。
从单纯的向供应商进行采购的行为到可以对供应商有影响力,推动供应商管理的改变,再到对整条供应链管理的改变,从一段思维到整体思维。 作者:曹艳媚 来源:宫迅伟采购频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交流、学习以及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无意间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核实后第⼀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