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计划的采购,就是在盲人摸象不会做计划的采购,就是在盲人摸象发表时间:2023-01-17 18:04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采购人必备的知识——采购计划。 根据百度释义: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部门或其他使用部门的计划制定的包括采购物料、采购数量、需求日期等内容的计划表格,如下表所示: 依笔者之见,采购计划是提前预测企业各部门需求并做出合理安排的工具,一般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 采购计划会经常性的调整。一般来说,越靠近需求日,调整幅度越小。采购计划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它是需求计划中的最后环节,前面有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 采购计划的表格类型较多,以下仅供参考: 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内容呢? 这是因为采购计划在企业运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罗列以下5点: 1.让企业运行更加顺畅; 2.减少不必要的沟通; 3.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如锁定优势价格或货源紧张时提前备货; 4.从全局视角,指导采购部的工作; 5.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规范企业管理,如优化资金使用等。 每家企业都有采购计划,只不过有些企业的采购计划让人看不见,但在实际工作中细细观察还有迹可循,比如部门之间私下里的讨论。 采购计划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企业的重视程度,如是否形成全面的流程制度,是否监督执行到位。 为什么要学这个? 有两个目的: 1.如果你加入一家新企业,可以抓住采购计划这条主线,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 2.也可以与以往工作过的企业对比,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决定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改进更有效率?找到改善的方向,体现自己的价值。 通常来说,采购计划由生产计划分解而来,生产计划始于销售计划,销售计划源于需求预测。 因此,采购计划与销售计划、需求预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无论有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做计划的底层逻辑始终为一条相同的主线,即从需求预测到销售计划到生产计划最后到采购计划,基于底层逻辑之上的形式和方法都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属性制定的。 一般来说,制定采购计划的基本步骤如下: 1.销售部:根据销售年度目标、销售人员对市场和客户的了解预测销售数量; 2.生产部:依据BOM和销售预测量制作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 其中, 生产计划=销售预测量-成品数量-半成品数量(在库+产线上);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计划数量*BOM表上物料数量*(1+损耗率)-原材料(在库+产线上) 3. 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做采购计划,确定购买数量及到货时间; 注意,产线上的半成品数量如果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并不会影响整体计划;损耗率为生产中浪费、质量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损耗,导致实际使用量多于BOM标准给定的数值,一般企业都会设定一个经验值。例如,笔者曾经工作过的电子厂设定的损耗率是3%。 ![]() ![]()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成不变的计划是不存在的,但对企业而言,计划的稳定性是需要的。想要追求这个目标,就要了解计划为什么会变?有哪些影响因素?以便更好的解决计划变动问题。 经过笔者总结,影响计划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下: 1. 预测先天就存在错误率,我们只能寻求一些方法使预测趋近准确,减少错误,但不可能消除错误; 2. 市场的多变性,导致需求不稳定; 3. 员工整体计划水平有限,需要培训; 4. 原料用量损耗率的变动,一般情况下,产线稳定,变化不大,但不排除意外情况; 5. 生产部排产变动,这里既有销售的原因又有采购的原因,如客户要货紧急插单,所购物料缺货都会使生产部只能生产其它产品,因而交货时间会随之拖延; 6. 销售目标不科学。很多企业的销售预测是基于以往历史数据+今年销售目标制定的,一旦遇上市场需求激烈波动,销售目标会过高或过低,导致计划不准确。 可以说,采购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来自供应商的,有来自生产的,也有来自销售的。 作为采购,遇到计划问题,要心平气和的沟通和处理,毕竟有很多因素是人为不可控的。 例如,因为某件事情,吵到了老板面前,摊开了说,每个部门都有理由,也挺客观,找不出责任人,最后事情得不到解决,大家相互看着都不顺眼。其实客观的理由往往就是预测中的变量,比如客户突然更改订单,带来一系列麻烦。 我们能让客户不更改吗?恐怕不行,像这种无法人为消除的事情,发生后只能通过各部门合作解决;但现实中人都有情绪,所以大家只能尽力而为。 好的采购计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差的采购计划也会让我们身心疲惫。因此,提前将采购计划做好,与其他部门协同解决问题,是我们采购工作的重中之重。 来源:采购实战家专栏 |